首页 >> 丝叶蓍

义乌历史文化名村彰显古建筑昔日荣光栌菊木属

发布时间:2022-07-29 13:48:42 来源:森泰农业网

义乌历史文化名村彰显古建筑昔日荣光

近日,义乌佛堂镇倍磊村收到省“千村示范、万村整治”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印发的《关于第七批历史文化(传统)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规划评审结果的通知》,倍磊村的评审等次为“优秀”。

倍磊村因村内有六块奇石,故名“倍磊”。明代中叶起,这里发展成为商贸集镇,始称“倍磊街”,是义乌商贸文化溯源最早、最完整的文化遗存。2012年6月,该村被省政府列为第四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;2018年12月,被住房城乡建设部、文化和旅游部、国家文物局、财政部、自然资源部、农业农村部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;2019年1月,入选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。

“烟灶达千”的第一大村

昨天(8月11日),在有“义乌宗谱王”美誉的倍磊街老村民陈江彬的带领下,记者前往倍磊村走访。“倍磊街崛起于明代,清代达鼎盛,是义乌‘烟灶达千’的第一大村,目前村内保留较完整的明清筑还有近百座。”陈江彬说,倍磊街是个古老的大村庄。村以街为名,可谓临近百里罕见。据他了解,义乌以街为名的村庄只有两个,一个是佛堂镇倍磊街,另一个是赤岸镇雅治街。

倍磊不仅以街为名,更以街出名。倍磊的街不是人们想象中的那种“直笼统”单调浅显的马路,也不是一般老乡镇中那种挤挤挨挨、曲曲弯弯的窄街陋巷,而是那种很大气、蕴藏着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明清商业古街。从村东头进入倍磊街,最先看到的是矗立在村口的一尊造型精致庄重的节孝牌坊。过了牌坊是一座独然屹立、大门洞开的两层碉堡式建筑物——朝阳门。陈江彬说,朝阳门是倍磊村的东大门(又称东门),是倍磊这条东西走向的老街的起点。进入朝阳门,老街就象一轴斑斓的历史画卷徐徐展开: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飞檐翘角、雕梁画栋的龙皇亭,此亭凌溪跨街而建,水在亭下流,街从亭里过,别具一番诗情画意。穿过龙皇亭,是一眼望不到头的街路。街路左边是倚街而建的店面屋,一间紧接一间;右边是一幢幢明清古建筑,这些古建筑气势恢宏,有些门前还蹲着栩栩如生的石狮子和庄严的旗杆石。

街心殿是这条老街的中间点,据说也是倍磊村的中心点。街心殿虽只是一座两层建筑,但由于楼层高,四周建有双层飞檐,加之屋面饰有高高的“歇山顶”和“剌天画戟”,显得十分挺拔雄伟。过了街心殿,再往前走250米左右,又是一座临街而建的殿宇“西街殿”。再往前就是西大门(又称西门)。

据陈江彬介绍,倍磊村除了这条东西走向的老街(也叫直街、正街),还有两条南北走向的横街,即从街心殿东侧向南伸出的南横街,经灵司公殿至村的南大门(又称南门);从殿心殿西侧向北伸出的北横街,经后草堂至村的北大门(又称北门)。“直街有500多米长,两条横街也各有250米左右,它们把整个村庄划分为四块。以前因为村子实在太大,曾被拆成四个村。时至今日,倍磊村还拥有4000多人口,依然是个大村。”

商业活动曾盛极一时

“相传早在明朝中叶和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抗战时期,倍磊街的商业都曾盛极一时,街路两边开满了饭店、酒肆、客栈、茶店、肉铺、当铺、布店、杂货店、南货店、盐坊、豆腐坊、火腿坊、酱坊、铁店、棺材店、药店等。据说光铁店就开过18家,一天到晚打铁声不绝于耳。”77岁的村民陈炳光是一名中学退休教师,退休后一直致力于对倍磊街历史文化的研究,并著有《倍磊街——义乌的一个角落》等书籍,在当地享有“倍磊通”的美称。他说,倍磊街毗邻金华、武义、永康、东阳四地,很早就是闻名四方的集镇,据明万历三十四年(1596)《义乌县志》记载,当时义乌全县只有十六个集市,倍磊市就是其中之一。倍磊街也是义乌从明代至今,以街名并街市依旧并存的唯一一个村落。

陈炳光介绍,上世纪五十年代,倍磊市场每逢集市日,街上依然人流滚滚、热闹非凡,西街殿侧的米市、猪市、水果市,南横街上的柴市交易十分红火,这是他们这辈人亲眼所见的。他至今仍清晰地记得倍磊街上的那些店名肆号:洪元肉店、小忠肉店、松海饭店、四四饭店、六根剃头店、银芝剃头店、铜壶茶店、高高妹酒店、小运台酒坊豆腐店、打银小弟金银首饰店、阿水铁店、小麦磨白铁皮、绍兴詹记行灯店、君鹤师棺材店、四奶师棺材店、老宋糕饼店、芝芝药店、留留小百货店、景寿仙中医门诊部、天台佬西医门诊部等。

历史资料显示,倍磊街市口很有名气。其名气大到自明朝万历,清朝康熙、雍正、嘉庆乃至民国年间,义乌官方撰修的义乌县志在“市”“街”的条目中,倍磊市和街的记载都赫然在目。明万历二十四年(1596)成书的《万历·义乌县志》记载:“倍磊市,去县四十里,在二十七都”;“倍磊街,在二十七都”。清雍正五年(1727)成书的《雍正·义乌县志》则纪曰:“倍磊市,旧名培镂,县西南四十五里,旧志作四十里”;“倍磊街,在二十七都”。

“当时倍磊街的商业繁荣程度,仅一个观音堂米行就足以说明。”陈炳光说,观音堂米行遗址位处老街西大门旁。观音堂米行是个以交易大米为主的粮食交易市场,这个交易场所因处在观音堂寺庙四周约20亩面积的空基上,故称观音堂米行。每逢农历逢单的集市,倍磊四邻八乡的农民及来自东阳、永康、金华邻县的粮食商贩都往这里赶,一时间,手提、肩挑、车拉粮食的小商小贩,把20亩面积的场地挤得满满的。“倍磊村里大大小小的碾米房有20多个,村民们将黄澄澄的稻谷变成白花花的大米后,纷纷送至观音堂米市。”

数十幢古建筑彰显昔日荣光

穿行于倍磊古村落,最吸引人目光的是70余幢保存完整、古色古香的古建筑。据称,该村现有义乌市级以上文保单位8处,义乌市级文保点6处,在“三普”登录的历史建筑共有48处,全村传统风貌的建筑占70%以上,较好地体现了传统历史文化村落的原真性。

“古建筑群连绵不绝,是倍磊街的一大特色。古时这里还有屏南晴翠、东麓朝霞、仙山听梵等十景,让文人骚客‘登眺流连、形诸歌啸’。如今,‘倍磊十景’虽难以寻觅,但遗留的数十幢古建筑和街道依然让人赞叹。” 陈江彬认为,村里的“十七祠堂十八庙”就可以足见倍磊曾经的辉煌。“十七祠堂”分别是:陈大宗祠、巽十九公祠、德三公祠、聪一公祠、聪三公祠、禄七十五公祠、廉堂公祠、一信公祠、合德祠、盛才公祠、百川公祠、九如公祠、美才公祠、报本祠、务本祠、景行公祠及新祠堂。“十八庙”中最有名的是龙王庙、街心庙、灵司公庙。

在倍磊街现存的数十幢厅堂祠阁中,最具代表性的建筑是九思堂和仪性堂。九思堂建于清嘉庆三年(1798),寓意为人处事要“九思有益”。仪性堂又名后草园,建于清乾隆五十一年(1786),寓意倍磊人有“重义性格”。两者皆为义乌古代代表性豪宅,其建筑集木雕、砖雕、石雕为一体,三进二弄两个大天井,外加边厢、裙厢的厅堂居室构建,围墙内有花园、池塘、水榭、亭阁的“全园”风格,占地皆1000多平方米。它们虽经200多年的风雨侵蚀,但历史的尘埃依旧没有淹没它们的风采,整幢建筑精美、雄伟而气派,其布局与构思的精妙堪称一绝,令人叹为观止。

牌坊建筑和古井也是倍磊街的一大特色,据记载共有“朝阳门”“敌门”“迎将门”和“北泉门”四门及七座牌坊。此外,倍磊街古井众多,仅原倍磊四村内就有古井三处,均为文物保护点。

不过敏的膏药

同仁堂锁阳固精丸有什么疗效

同仁坤宝丸怎么服用

天和骨通贴膏

肾虚引起的头晕耳鸣症状应该如何调理

友情链接